
花莲在日治时期规划三大移民村,吉野村,也就是现今的吉安乡是其中之一。
那时的移民人口多来自日本四国岛吉野川附近的住民,这也是移民村命名的由来。
村里聚落组织完善,包含移民指导所、区役场(乡公所)、高等寻常小学校(今吉安国小)、神社、邮便局等。「真言宗布教所」因源自四国地区之故,也在日人川端满二的发起下兴建,直到光复后改为「庆修院」至今。
正殿为日本传统宝形造建筑庆修院已列入国定古蹟,文化部在2002年修复之后委外经营,历经多个管理单位,目前则由花莲县文化局管理营运。整个园区最具参观价值的当属正殿建筑,这处布教空间包括有拜堂与布教坛,格局属于正面三开间,侧面四开间的规模,设有凹型迴廊走道,与拜堂之间隔着活动式门片,门片木板腰高约有90公分,其上镶製玻璃格窗,可引进大量光线,让堂内明亮开阔。

屋顶式样设计为台湾少见的宝形造建筑,等同于中国的攒尖式屋顶,特色是没有正脊,仅中间一处宝顶;举凡日本金阁寺、银阁寺与法隆寺的伽蓝宝塔,均属此种式样。
正殿主要建材均为木造,比较特别的是,屋瓦并非台湾常见的日本瓦被覆,连同正面延伸出来的向拝(寺院、神社正殿门口垂悬部分),都使用铜片打造,这样的建材也可在台湾其他神社建筑看到。正殿目前供奉不动明王、毘沙门天王,拜堂可脱鞋入内参观,惟奉立神像处的教坛禁止进入。
八十八尊石佛的旅行环视正殿之外的庭院景色,庆修院仿如一座日本庭园,四周的廊道为后来增建,供奉的数十尊石佛也是珍贵的文物,此为真言宗重要的八十八尊石佛。在日本四国有八十八处灵场(寺院)与弘法大师有关,虔诚的信众会跟随大师的足迹参拜这八十八座寺院。当年移民来台的日本人无法回乡祈愿,川端满二便逐一从家乡请来八十八尊石佛安置在布教所内,让信徒们能就近参拜。

迴廊之内的石像庄严肃穆,新旧交陈,当年的八十八尊石佛因为年代久远,保留至今仅存十七尊是原始佛像,其他皆为重新打造,游客可依石像上字刻的清晰度来分辨。
庆修院四周环境清幽,静谧宜人,是日本观光客极爱造访的佛门胜地。石像前的烛台与鲜花是他们留下的祈愿;袅袅烟尘串连着古往今来的故事,继续等待其他旅人的足迹。
达摩不倒翁与绘马
绘马是日本神社或寺院祈愿的一种奉纳物品,以各种形状呈现,最常见的是五角形木牌,信徒在木牌上写下愿望,于年终集中火化。达摩不倒翁也有类似的功能,这项祈愿物品源自于群马县,民众许下愿望后会涂黑一眼,如果愿望实现,再补上另一眼,也是年终进行火化,让依附其中的神使者能上天庭覆命。
高床
架高地基是日本传统建筑的基本工法,称为「高床」,是为了因应木造建材不受地面湿气影响而提升高度的方式,有通风、防潮与防虫蚁蛇鼠的目的。一般标準高度有1尺5吋,大约45公分;庆修院地基较高,约1.2公尺。
弘法大师雕像
弘法大师是真言宗的创立者,出家名号为空海和尚,四国讚岐(香川)人士,曾是遣唐使的一员。这尊雕像立于正殿布教坛中央,据说是最原始的塑像,但也有一说为新品。
相关书摘 ►搞懂日式建筑16个必赏元素, 让你看到老屋不再只有「好漂亮」
书籍介绍《和风老屋旅行散策:寻访日式建筑,走入老台湾的时代记忆、怀旧聚落、生活情境》,山岳文化出版
.透过以上连结购书,《关键评论网》由此所得将全数捐赠儿福联盟。
作者:江明丽
摄影:何忠诚
喜欢老旧事物的你,跟着这本书在岛屿上游逛,悠闲寻访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风情与人文故事。这些旧时代建筑历经整修或重建,改以咖啡馆、民宿、食堂、书店、茶楼、文创空间面貌展现,洋溢崭新的东洋风情,持续在岛屿上熠熠发光闪亮。
